1. 云南省工业园区协会
  2. /
  3. 产业发展
  4. /
  5. 专题研究
  6. /
  7. 关于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几点思考

关于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几点思考

  摘要:园区循环化改造是实现园区经济循环发展、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的有效措施,本文从“3W—Why、What、How”出发,即为何要改造、改造成什么、怎么改造,提出关于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几点建议。

  一、引言

  园区循环化改造,即以“资源利用减量化(Reducing)、产品使用再利用(Reusing)和废弃物再循环(Recycling)”为行为准则,通过对园区内产业结构的优化、生产工艺的提升、基础设施的完善、管理机制的创新,把工业园区的发展从原来的单向一次性模式转变为使资源利用形成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型模式,实现园区经济循环发展,资源能源高效利用,污染排放大幅减少的措施。中国的循环经济实践始于工业领域,从推行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到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再进一步扩展到循环型社会,逐步把生态企业、生态园区、生态城市作为载体,推动循环经济向纵深发展。

  园区循环化改造需要考虑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识别,循环化改造主要方向、目标、项目、实施路径以及实施行为主体的确定等一系列问题,每一环节规划和实施的好坏均会对园区循环化改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加之园区种类多样,企业类别差异性大,物质流过程复杂,使中国的园区循环化改造之路略显艰难。基于此,本文通过“三问法”,剖析目前中国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现状及重点问题,着重阐述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方向及路径,厘清循环化改造思路。

  二、WHY—为何进行改造?

  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提于 200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解决我国资源紧张的战略性手段。近年来,园区对于中国经济的贡献功不可没。2018 年,全国 219 家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工业总产值 10.2 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的 11.3%;财政收入 1.9 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的10.6%;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的金额均占全国的 20%左右。自 2015 年起,国家级经开区工业总产值逐年增加,并保持占全国总产值 11%的水平。园区的不断发展壮大和辐射带动效应,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但无论是国家级或是省级开发区,其园区和园区内企业的发展路径、手段等仍多沿袭传统工业发展的模式。原料和资本的不断投入,造成企业迅速发展,但缺乏对自身输出副产品、废弃物等的合理利用,造成大量的资源、能源浪费现象。目前全国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利用,在综合水耗、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方面都在逐年改善。以上海市工业区为例,作为多种资源和能源消耗的“大户”,园区亦是节能减排的“潜力股”。在市区两级政府关于节能降耗、循环发展理念的积极号召下,无论是综合能耗、水耗还是污染物排放量均逐年下降。尽管如此,在各类资源如此紧缺的今天,推进园区进行合理可持续的循环化改造,构建生态产业链,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依旧是缓解资源浪费,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实现园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

  2016 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按照物质流和关联度统筹产业布局,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促进企业间、园区内、产业间耦合共生,推动 75% 的国家级园区和 50% 的省级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次年颁布的《循环发展引领通知》中表示将制定实《园区循环化改造行动》、发布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指南和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纳入园区考核体系,并且提出到 2020 年,国家重点支持 100 家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等列为重大专项规划,足以见识到园区循环化改造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从 2012 年开始至今,中国已建立 6 批共 129 家备选园区作为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并于2017年-2019 年间公布了三批通过验收的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共计 44 家。目前各地区积极推动园区的循环化改造工程,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一份任务,更是必然性和重要性趋势下的发展热 潮。

  三、WHAT—改造成什么样?

  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主要是为了将末端治理的发展方式改造为 源头减量和中端处置,并施以全过程控制,实现园区废物“零排放”、能源“低消耗”、资源“高利用”。因此,在进行改造之前,园区必须绘制好改造“蓝图”,厘清改造思路,充分分析园区内的物质流和能量流,提高园区资源产出率。礼森智库认为,应以企业、产业链、园区三层面为依托,构建“三循环”生态系统,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层层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达到可持续绿色发展的最终目标。

  小循环——即企业内部自循环:企业通过清洁生产、技术减排改 造以及设备工艺更新等手段,最大限度减少原料输入、循环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内部循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中循环——即企业与企业间产业链循环:针对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需求,积极进行补链和展链招商,不断完善产业链。通过企业间的物料互供及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现产业内部纵向延伸,构建共生产业链内循环。

  大循环——即园区内各产业循环链共生耦合:园区内部整合、分析各产业链特点,建立资源循环型基础设施企业和废旧资源再生型等资源集成类企业,成为园区内部资源能源输送、消耗和再生等代谢载体和支撑纽带,以此建立再生水回用、余热再利用等资源共享基础网络,实现产业链间的横向耦合。

  四、HOW—怎么改造?

  因园区类型差异性大,产业链特点决定了循环化改造的主要实施路径,该如何对一个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呢?笔者通过梳理不同产业园区的类型,提出改造的核心要点,为不同园区循环化改造之路竖起“引路牌”。

  4.1 传统综合类产业园区

  特点: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产业类型多,基础设施老旧严重

  改造要点:①技术改造与腾笼换鸟并重,不断提高主导产业的产业能级,同时识别主导产业中的“链核”,加强对产业链进行梳理,积极补链、强链、展链招商。②开展资源节约型基础设施建设,翻新老旧水、电、气输送管道,建立水电气资源集成平台,全面推广资源节约利用。③集中建设完善园区内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中心、中水回用厂等公用辅助循环系统。

  园区参考: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

  4.2 产城融合型园区

  特点:园区变城区,聚焦环境污染防治和公共设施建设

  改造要点:①加强产业集聚区内企业清洁生产和污废治理能力,园区内建立污染治理集中处理措施,亦可引入或在园区内培育专业化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与安全处理服务企业,作为第三方为园区企业提供外包式服务,提供废弃物回收、再生加工和循环利用的整体解决方案。②融合产业和城市发展,优化和完善园区内如生活垃圾焚烧、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污泥焚烧发电等综合基础设施,切实保障居民和企业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同时可将城市和周边企业建设进行产城一体化布局,把生产企业的余热余能引入城市生产和生活用能体系,或将城市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引入用水企业的生产系统,进一步发挥产城融合发展优势。③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建立智慧云平台,集成能源、环保、安全等功能,推动产业废物、再生资源、再制造旧件和产品在线交易,实现物质流动的可视化管理。

  园区参考: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

  4.3 科技园区

  特点:企业或产业间独立性较强,中小企业较多,抓紧废弃物处 置及再利用处理

  改造要点:①加强对园区内资源流的统计,对产业园区或一定区域内废弃物生产者进行全面分析,诊断废弃物产生、分布及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优化废弃物资源交换路径,绘制园区资源流明细图。②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协同推进,建立废弃物生产、流通和处置的各环节联单信息制度,实行全过程监管。③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搭建废弃物交换利用信息服务平台,政府支持推动区域内的废弃物生产者与利用者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开展标准化交易。同时在平台的基础上实行废物追溯管理。废弃物产生、流通和处置各环节的企业均按照追溯制要求记录信息,如实记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转移、处理等环节的相关信息。

  园区参考:广东省民营科技园

  4.4 资源型园区

  特点:对资源依赖性强,核心在于资源节约和梯级利用

  改造要点:①延伸产品链,向精深方向发展。通过对产品加工各环节所产出副产品的研究,充分合理利用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②加强对生产过程中“三废”的回收利用,注重资源节约和废物减量。一些以煤炭、电力为主导的产业会造成大量固废,可与研究院合作,解决固废循环使用问题。某些企业的废弃物经过分解加工后,作为原材料直接返回给该企业重新利用。③依托资源优势,加强招商,促进产业转型。

  园区参考:棋盘井工业园

  4.5 化工园区

  特点:重点项目及重点化工企业自身清洁生产和工艺改造是核心

  改造要点:①加强企业清洁生产改造宣传和监管,建立共性技术平台,开发共性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协助企业解决实际工艺提升问题。②建立生产标准化发展模式,推动化工企业对自身生产体系、管道、工业、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改造。③建立以物质流分析为核心的循环经济统计考核体系,依托集管理、发布、安全、应急、统计等功能为一体循环化改造云平台,通过企业及时上报、系统在线监测统计、软件精准分析,指导企业进行工艺技术革新和污染物源头总量控制。④找准产业主线,紧抓“链核”及关键原料、产品和副产品实行产业链补链、强链招商,因地制宜建立产业共生耦合发展的风险分担机制增强产业关联度和耦合性,提高产业链柔性。

园区参考:上海化工区、大榭开发区、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

(作者:蒲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