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南省工业园区协会
  2. /
  3. 新闻中心
  4. /
  5. 园区动态
  6. /
  7. 经验交流
  8. /
  9. 【通海产业园区】53天实现项目落地投产 ——云海光伏支架项目高效建成投产的启示

【通海产业园区】53天实现项目落地投产 ——云海光伏支架项目高效建成投产的启示

截至目前,通海产业园区已利用20180平方米闲置厂房和闲置用地,引进7个总投资7.41亿元的新入园项目,完成投资2.18亿元。通讯员 段学文 摄
 云南云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建成的光伏支架生产线。 本报记者 曾梦琪 摄
  通海产业园区领导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通讯员 段学文 摄

 核心阅读

通过云南云海新能源有限公司53天落地投产可以看到,我市各级各部门及产业链专班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大抓产业、主抓工业、狠抓制造业”发展思路,紧扣政策导向锁定产业发展方向,全产业链打造具有突出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产业标杆、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实施产业精准招商。

    在推进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中,通海县干部在“两转一强一提”大讨论中坚持“一线工作法”“项目工作法”“典型引路法”,真抓实干实现发展新转变。扎实破解制约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的瓶颈,从细节入手为企业提供有速度、有温度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金秋时节,走进通海产业园区的云南云海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海”)生产车间,在新建成的光伏支架生产线上,看到特种带钢卷从自动存储设备中被缓缓拉出,经过成型、冲孔生产线变身成为方形光伏支架,机器手把一根根支架整齐堆码捆绑等待出厂。

    从今年7月25日首次考察选址算起,8月12日签订合作协议,9月15日成功试产。53天的时间,来自河南的投资者就完成企业注册、厂房租用、行政审批,投入4620万元建成投产年产10万吨光伏支架一期项目。

    是什么让云海光伏支架项目快速落地、快速投产、快速见效,创造了通海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新速度和培育产业的新效率?

确立全产业链发展理念精准招商

    谈及入玉投资的动因,云海董事长袁景说,围绕实现“双碳”目标,云南省“十四五”期间批准建设大体量光伏发电项目,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机遇;玉溪推进新能源电力装备全产业链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通海县拥有相对齐全的配套产业,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供应链支撑。

    透过袁景的介绍看到,紧扣政策导向锁定产业发展方向,全产业链打造具有突出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产业标杆、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是实施产业精准招商的关键。

    直接为云海光伏支架项目落地牵线做媒的市委驻通海工作指导组成员、玉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装备工业科科长李凇认为,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大抓产业、主抓工业、狠抓制造业”发展思路,锁定包括新能源电力装备在内的十个制造业优质细分行业,全产业链重塑工业发展新优势,为引进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

    立足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全产业链打造百亿级新能源电力装备业。产业链专班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五个一”工作模式和“九个一”工作要求,制定产业链全景图、产业链现状图、产业链技术路线图、招商承载布局图、招商目标区域图、招商重点企业清单,谋划55个重点支撑项目,为精准引进项目指明了方向。

    袁景介绍,云海落地通海产业园区,不仅可以和通海县现有的紧固件、镀锌板等五金产品形成上下游供应链,还能与通海现有的变压器、电线电缆以及玉溪大力建设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形成配套,为引进包括光伏板、逆电器制造项目,构建更为完善的光伏装备制造集群提供支撑。

    透过袁景的介绍看到,结合产业发展基础,坚持“一盘棋”布局,是精准推动招商项目有效对接产业链和供应链,打造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李凇介绍,在市委驻通海工作指导组、玉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玉溪市新能源电力装备全产业链专班的大力支持下,引导项目落地通海产业园区,是基于光伏资源开发撬动装备制造,集中布局产能实现链式发展,贯通绿色钢铁、新能源电池和新能源电力装备三大产业链,构建产业集群“一盘棋”发展思路的成功实践。

    从云海光伏支架项目成功落地,快速投产见效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到,结合政策导向、产业体系、基础条件、发展前景,科学谋划产业链发展是引进项目的基础;深入调研工业发展现状,认真研究产业链延伸衔接,专业谋划项目,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是实施精准招商的关键;抢抓云南省打造“光伏之都”发展机遇,找准定位主动融入,全产业链重塑发展新优势是培育产业的方向。

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投资兴旺产业

    “按我们的预想,最快也要90天,结果53天就建成投产,完全超出了预期。”谈及项目建设情况,袁景深有感触地说:“从选址租房到办手续,从招工用电到对接市场,市委驻通海工作指导组和通海县委、县政府,通海产业园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样样都想在前、做在前,他们不是等着我办、看着我干,而是替我想着办、催着我干、帮着我办。”

    第一次走进通海考察选址的袁景就深深感受到有速度、有温度的服务。通海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吕华带着他直达预先选定的闲置厂房实地考察,并与承租方快速达成租赁协议。随后是园区管委会通过代办、领办的“保姆式”服务,为其完成企业注册、项目备案和相关行政审批,金融部门上门服务办理银行开户手续。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通海县相关部门超前服务,帮助办理生产用电手续,解决管理人员子女就学和企业招工问题。市委驻通海工作指导组、玉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新能源电力装备全产业链专班为其牵线搭桥,对接承担玉溪光伏发电开发项目的企业,为后续业务拓展奠定基础。袁景说:“我们只管采购设备、安装调试,别的事只要说到,他们就立即办到。”

    回顾推动云海光伏支架项目快速建成投产的过程,吕华认为扎实破解制约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的瓶颈,从细节入手为企业提供有速度、有温度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立足提供政策支撑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是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投资兴旺产业的关键。

    为实现高效推动招商项目落地、建设、投产,通海县建立部门联动机制,针对土地、环保等要素保障问题进行精准研究、精准施策,形成专题决定,落实主体责任,做到限时办结,高效破解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制约瓶颈,为企业发展铺平道路。

    通过构建项目落地一次性清单告知,项目建设全过程“保姆式”服务,项目投产政策支撑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通海县为培育壮大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着力解决企业员工劳动保障、技术职称、子女就学等问题,通海县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良好的营商生态中,企业更加专注于科技创新、生产管理、市场拓展,用良好的经营业绩回报社会。袁景介绍,目前建成投产的2条生产线,到年底可生产1.2万吨产品,有望实现0.9亿元产值、200万元税收。尚有2条生产线正在定制采购,在四季度设备就位后,一期项目年产规模10万吨。接下来将和园区一起谋划购地自建生产基地,加快推进二期项目建设,最终形成年产20万吨规模。

创新发展模式盘活资源跑出加速度

    袁景认为,支撑云海光伏支架项目快速落地、快速建设、快速投产、快速见效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通过租赁园区闲置厂房“轻资产”入驻,快速形成产能,快速抢占市场,为后续发展开好头起好步,跑出产业培育发展加速度。

    与此同时,云南滇虹太阳能科贸有限公司与云海达成厂房租赁合作协议,获得的资金收益投入技改创新,加快实现从生产普通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向生产空气能设备的提档转型。

    吕华介绍,近年来,随着产业调整转型和市场竞争加剧,落后产能开始逐步退出,部分企业厂房和建设用地闲置,导致园区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效益下降。与此同时,受开发空间限制和建设资金制约,导致新项目落地困难,难以形成新的增长点。化解园区发展面临的产能进退矛盾,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发展模式,盘活存量资源支撑增量项目。

    为此,通海产业园区通过盘点,清理出企业闲置厂房和闲置用地33180平方米,并与企业达成闲置厂房租赁和闲置用地转让意向,将闲置厂房和用地作为产业培育孵化平台,为新引进项目“轻资产”落地、减少前期投资压力、快速形成产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云南弘盛铂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盛铂业”)行政负责人苏临辉介绍,在通海产业园区管委会的推动下,企业通过土地转让方式快速获得50亩建设用地,于2021年底落地通海产业园区。今年7月完成投资5亿元的一期项目建设并开始进入试生产阶段。

    涉及金、银、铂、钯、铑、铱、钌等稀贵金属生产,以及信息功能材料、环保材料、高纯材料和电气功能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弘盛铂业一期项目快速投产,有望为通海产业园区带来超过7亿元的产值增量,同时为全市有色稀贵金属全产业链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在通海产业园区,同云海光伏支架、弘盛铂业稀贵金属项目一样,通过租赁闲置厂房和转让闲置用地实现快速落地、快速建设、快速投产、快速见效的项目还有云南台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通海云钢管业有限公司、云南通海光兆车业有限公司……

    吕华介绍,截至目前,通海产业园区已利用20180平方米闲置厂房和闲置用地,引进7个总投资7.41亿元的新入园项目,完成投资2.18亿元。7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产值超过34亿元,上缴税收超过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60个。

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实现发展新转变

    袁景说:“从我们到通海,园区管委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几乎天天和我们在一起,反映的用电、招工、员工子女就学问题都及时得到解决。市委驻通海工作指导组经常到厂里来指导,为我们搭‘政策桥’‘服务桥’‘信息桥’,扶上马还送一程。”

    透过袁景这番话看到,在推进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中,通海县干部在“两转一强一提”大讨论中坚持“一线工作法”“项目工作法”“典型引路法”,真抓实干实现发展新转变。

    吕华也认为,云海53天落地投产正是得益于我市大力倡导的“一线工作法”“项目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三个工作法”让招商引资工作稳步前行。

    坚持“一线工作法”。市委驻通海工作指导组、玉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新能源电力装备全产业链专班结合通海产业发展实际,精确研判项目带动效应,推动项目精准布局。通海县委、县政府和通海产业园区管委会做到与项目面对面、与企业零距离,全过程参与项目引进、落地、建设,推动项目与产业链、供应链有效对接。

    坚持“项目工作法”。通海县委、县政府和通海产业园区管委会构建起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个时间节点、一个工作目标的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将园区项目建设指挥部与企业项目经理部有机融合,让服务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干部变“坐诊”为“出诊”,主动服务企业需求,超前解决困难问题,为加快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典型引路法”。以推进云海光伏支架项目为契机,认真总结结合实际推动制造业全产业链发展精准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创新发展模式盘活存量资源推动项目落地,转变工作作风加大服务企业力度,提升服务企业水平等可复制的经验,为后续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总结引进云海光伏支架项目经验,通海产业园区管委会综合科负责人段学文表示,下一步将带领工作人员深入一线,进一步加大对闲置厂房和闲置用地的清查力度,不仅要做到核实面积,还要做到核查设施设备,摸清租赁和转让底价,为引进项目做大增量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短 评

新理念新模式促进新发展 新环境新作风带来新转变

    解析云海光伏支架项目落地投产这一典型案例,看到在“大抓产业、主抓工业、狠抓制造业”,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重塑玉溪工业发展新优势中,创新发展理念建立全产业链专班工作机制,是全产业链推动玉溪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创新发展模式整合资源提供要素保障,是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推动产业发展的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是营造吸引投资兴旺产业新生态的重点;转变工作作风,是真抓实干服务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抓手。

     通过创新发展理念,全市锁定十个制造业优质细分行业,建立全产业链专班工作机制。按照“五个一”工作模式和“九个一”工作要求,摸清家底理清思路,谋划项目找准支撑,精准招商补齐短板,狠抓投资推动倍增,为精准引进产业项目指明了方向。坚持“一盘棋”发展原则,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精准布局项目,推动项目有效对接产业链和供应链,打造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通过创新发展模式,盘活包括闲置厂房、闲置用地在内的存量资源,将其作为园区产业孵化平台,为承接新项目快速落地、快速建设、快速投产、快速见效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为原有的存量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注入新动能。只有积极探索建立产能进退机制,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才能推动产业园区提升单 位面积产出效益,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压缩项目落地时限,着力破解项目建设制约瓶颈,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才能为企业和产业发展赢得市场。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助力企业增强内生动力,构建产业生态助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才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只有建立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才能吸引产业投资,推动全产业链体系建设,打造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产业标杆、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

    通过开展“两转一强一提”大讨论活动,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建设高效率行政管理体系。坚持“一线工作法”“项目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才能全面提升服务企业成长和服务产业发展水平,为高质量引进项目、高效率建设项目、高水平发展产业链,如期实现玉溪工业倍增计划,构建三个千亿级和七个百亿级产业发展新格局,持续深化“玉溪之变”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  玉 溪日报   记者唐雯霖